人的大脑有多么复杂,可以从对一个非常简单的陈述“我意识到”得到展示。
首先,“我”要意识到一定的东西,必须首先拥有一个“意识”者的存在。也就是说,“我意识到”作为一个行为,它必需一个行为的施加者,即主语的存在。如果没有这个主语,行为就不可能产生。
然后,“我意识到”什么东西这个事实如果需要被发现,则必须存在一定的观察者。并且,这个观察者必须同时存在于人的大脑内部。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观察者或者这个观察者不在人体大脑内部的话,那么它就必须不能被发现或只能依赖别人去发现这个事情,而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。我们经常在旁边没有任何人的时候“意识”到一些东西。这说明我们大脑内部拥有一个观察者,它无时无记得不在观察自己的状态(并且通报它。以下将马上论及)。
最后,“我意识到”这个事情即使被观察到了,也必须最终形成一个陈述。即,“我意识到”这个短句,它本身同时意识着一个事实,一个观察,以及一个陈述的发生。也就是说,在我们的大脑内部发生了一些事情,并且这些事情被观察到并且,同时它还形成了一个陈述。
观察自己的大脑?
其实它并不奇怪。程序员对这一点拥有最深刻的体会。因为我们无时无记得不在做这样的事情:侦测变量,形成陈述并记录下来或产生报告(消息)。
质疑:
是否有可能意识者,观察者,陈述者并不是三个独立的单元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或者,它其实只是人们自己的幻觉------人们拥有大脑是用来描述外界事物的。它并不适合用来描述自己?
陈述者的存在是肯定的。因为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:某件事情发生了,并且我们意识到了它的发生。但我们并没有立刻说出来。这说明什么?。。。这说明,对事情的陈述是独立于“意识”本身的。“我意识到”它本身并不一定立刻形成一个陈述。这个时间间隔的存在证明,至少“意识”与陈述是独立发生的。
但是观察与意识有没有可能一起“发生”呢?也就是说,有没有可能,观察与意识本身其实是一件事情,只是由于思维的缺陷才会把它们单独列为两件事情?
人类大脑肯定无时无记得不在“意识”,只要血液仍在大脑中流动。因为所谓“意识”无非一些细胞工作的成果。而细胞的一切来自血液。但我们并不会对所有的“意识”形成“观察”。事实上,我们往往只对一定阈值的事件形成“观察”,而对绝大部分“意识”视而不见。这充分证明了意识与观察的相对独立性:意识是无处不在的,是时间,空间多维连续的;但观察是离散的。我们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产生“观察”。
比如,我走在大街上。街旁的景物就一直在我的意识中。我的大脑正是用来处理这些东西的。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形成观察。事实上,不同的人相对相同的情况往往形成的“观察”大为不同。更甚至,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时段,我们自己的“观察”也会不相同。比如,我心情好一点,心情差一点,我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。
这说明观察也许是所谓意识“主观”性的第一站。弗洛伊德说人的意识分为上意识与下意识(无意识)。本文的“意识”则正好对应弗洛伊德的下意识,而观察则正好对应弗洛伊德的上意识。
另外,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类能够学习的根本也正是在于习惯。也就是说,无意识的存在,是人类能够学习的根本。但无意识并不意味着它与有意识即上意识的完全独立。恰好相反,人类的学习正是通过不断地将东西从上意识移往下意识,也即从本文的“观察”移往“意识”而实现的 。叫做Habituation。当一个事物已经被从上意识区移往下意识区,从大脑生理的角度讲,你已经“学会”了它。
很多人可能不会承认这一点。因为这样不就意味着,如果我盯着一个东西不停地往,到最后看腻了,我就学会了它?
Yes. And No.
因为这里所讨论的只是人的大脑的工作原理。它并不涉及你最终的学习目标。但是任何最终的学习目标必须通过大脑的工作才能得以完成,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,是的。即,你每盯着一个东西一定的时间,你对它的熟悉程度就会更高,你的大脑就会对它越加习以为常。久而久之,当你对所有的概念都习以为常以后,你就已经“学会”了你的学习目标。
Habituation使得你的注意力可以不断地转移到新的东西上面。而注意力的不断转移,就是你的学习过程。
要不然,到底什么才算是“懂”呢?